近年来,国际人才格局深刻变化,学生在选择升学目的地时,教育质量、政策稳定性和未来发展空间成为关键考量。当欧美国家签证政策频繁调整、学术环境趋于复杂之际,中国香港以其卓越的表现,迅速成为全球学子心中的“升学新高地”。2025/2026学年,中国香港高校的国际招生数据创下历史纪录,不仅本地院校申请“爆棚”,更吸引了一批原本锁定美国顶尖学府的学生转向中国香港。这不禁引人思考:下一个全球教育中心,是否正在亚洲加速形成?
全球申请激增,中国香港高校实力“出圈”
中国香港高等教育的全球吸引力绝非偶然。港校在QS、THE、USNews等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中持续攀升,多所院校稳居全球百强。同时,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国际化,将资助大学非本地本科生名额上限提升至40%,为吸纳全球英才敞开大门。
利好政策直接转化为亮眼的招生数据:
香港科技大学:收到近20,000份非本地本科申请,创历史新高,其中国际生申请同比激增约40%。
香港理工大学:申请总量破纪录,超21,000份,计划录取非本地生1,200名。
香港浸会大学:内地以外地区的申请人数同比大幅增长逾50%。
香港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城市大学、岭南大学及香港教育大学等院校也普遍报告申请显著增长,预计新学年非本地生规模将继续扩大。
申请者背景也日益多元化。以港科大为例,申请覆盖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,尤其包括众多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,展现了真正的国际吸引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股“中国香港热”不仅源于其卓越的学术声誉和政策利好。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,正成为促使更多学生“向东看”的重要推手。面对签证制度多变和国际学生身份受限的风险,部分已获美国高校录取的学生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。
港校披露的信息印证了这一点:
香港大学:已收到约300份在美国学生的咨询及逾百份转学申请,其中包括受签证影响的哈佛学生。校方经过严格筛选后已发出多份录取通知。
香港科技大学:接获近200份受美国政策影响学生的查询,最终向6名已获哈佛录取或正在就读的研究生发出邀请,其中5人已接受录取。他们来自巴基斯坦、格鲁吉亚与中国内地,研究领域涵盖科技、理学、人文学科及跨学科项目。
香港大学校长张翔特别强调,此举旨在支持优秀人才延续学术追求,体现了港校对全球学术生态的责任担当与广阔格局。
“升学中国香港”魅力升级:教育卓越,前景广阔
中国香港的魅力远不止于顶尖学府。其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独特战略位置,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发展通道。无论是前沿的科研平台、丰富的创业资源、遍及全球的实习机会,还是毕业后留港工作的签证便利,“升学中国香港”带来的红利贯穿学业与未来职业发展。
港校积极创新,强化国际联结:
港科大的“创睿学子(I.ELITE)”计划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吸引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优秀高中生参与学术挑战和主题学习。
暑期主题训练营则让海外高中生提前体验港校课程与科研项目,提前建立归属感。
配套完善,保障优质体验
随着非本地生数量持续攀升,港校未雨绸缪,大力扩容宿舍等基础设施,致力于为国际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:
香港中文大学计划2027年前新增约1,100个本科宿位。
香港理工大学两所新宿舍建设中,预计2028年启用,新增床位2,900个。
香港城市大学、香港浸会大学等院校也同步推进配套设施扩建。
数据透视:2025/2026学年港校非本地招生亮点
香港科技大学:本科申请近2万份,国际生申请增40%,5名哈佛录取/在读研究生加入。
香港大学:收到约300份在美学生咨询与过百份转学申请(含哈佛生),发出多份录取。
香港中文大学:拟录约400内地高考生,另收逾万份其他非本地本科申请。
香港理工大学:申请破纪录超2.1万份,拟录约1,200名非本地生。
香港城市大学:非本地申请显著增加,料录取上升,拟通过高考统招录内地生约300人。
香港浸会大学:收约12,600份内地生申请(拟录近600人);内地以外申请按年大增逾50%。
岭南大学&香港教育大学:招生进行中,预计学生人数增长,教大强调致力国际化招生。
全球升学趋势转变,中国香港迈向世界教育枢纽?
从不断刷新的申请数据、多元化的生源结构,到对全球人才流动新趋势的敏锐把握与积极回应,中国香港在国际教育版图中的“中心位”日益凸显。在这个人才加速全球流动的时代,中国香港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,更是一座关键的桥梁——连接世界与中国,链接充满机遇的未来与当下。
对于正在规划升学路径的家庭而言,是时候认真思考:为什么不把中国香港,列入你的首选考虑范围?